下面,我将以我的观点和见解来回答大家关于皇室战争卫队打法阵容搭配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大家。现在,让我们开始聊一聊皇室战争卫队打法阵容搭配的话题。
作为英国王室私人部队,英国皇室的御林军,英国皇家卫队与英国王室保持着特殊的关系。他们是世界上仅存的几支专为君主效力的近卫军了,一直保持着几百年不变的传统、不变的服饰、不变的礼仪、不变的作风。那么这支有着古老文化传承的部队,其战斗力在英国军队中到底如何?是什么战斗级别的?
我们知道在英国皇家卫队中,皇室的成员是皇家卫队各团的团长和荣誉上校。现任皇家卫队总司令是现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飞利浦亲王。英国女王和将继承王位的查尔斯王子和王室的其他成员,经常定期探望卫队各部队,参加各团的典礼和纪念会,并像一家人一样同这些军人及其家属相处。另外英国陆军由于历史原因,英国皇室一直没有给予英国陆军皇家称号,只有英国皇家海军、英国皇家空军。而名义上同样是属于英国陆军的近卫军,却有皇家称号,可见其和英国王室的关系密不可分。
英国皇家卫队不仅担负了英国皇家和英国政界要人住宅的警卫任务,而且还参加了很多次英国进行的战争,并在很多重要会战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大多数英国人眼里,皇家卫队是英国优秀传统的象征,同时它也是英国君主立宪制长治久安的象征。
现在的皇家卫队总人数1万2千人,其中4000驻扎在伦敦,保卫白金汉宫。其他人被分派到各处重要地点,对于英伦三岛来说,总共才20多万军队,陆军13万,10分之一就是皇家卫队。平时常见的仪仗队骑兵步兵的人数2000人不到。在伦敦,最容易看到皇家卫队的地方就是白金汉宫门前。每天上午11点30分到中午12点,举行卫兵换岗仪式。
皇室卫队是英国精锐部队,武器先进,纪律严明,忠于职守,皇室卫队的口令第一条就是不计伤亡的执行国王命令,通常只有皇家卫队才能首先装备最新的作战装备和武器,英军最新武器会首先装备皇家卫队,然后才能轮到其他部队。可见英国皇家卫队是英军陆军中的精锐中的精锐。
实际上在战斗中往往作为精锐力量使用在关键的地方,参见马岛战争,伊拉克战争中皇室卫队的表现。威廉王子也参加了伊拉克战争捞得政治资本。
英国陆军皇家近卫师团现隶下有五个近卫步兵团,两个近卫骑兵团和一个预备团。皇家卫队属英国陆军系列,分为骑兵和步兵两部分。骑兵约有1500人,共分3个团,分别是“国王近卫团”、“国王蓝色团”和王宫仪仗骑兵团;步兵约5000人,编为1个步兵师,下属8个步兵营。除此之外,在皇家装甲坦克部队中有4个皇家卫队团。其近卫步兵团的着装永远是那不变的猩红色紧身短上衣,以及那顶高高的熊皮帽,这也是英国皇家卫队最大的特色。
第一近卫团建立过光辉的战绩,曾在1815年滑铁卢战役中击败了拿破仑的掷弹近卫军,从此戴上了纪念战争胜利的熊皮帽,来彰显自己的作战能力比拿破仑军队强。
为什么英国海军、空军都冠以皇家称谓,而陆军却没有?
这个的确也是一个很好玩的命题,连香港警察都被称为香港皇家警察,但是大名鼎鼎的大不列颠陆军却没有皇家的前缀,比起皇家空军,皇家海军来,怎么都感到气势弱了一截。
但实际上这是有历史渊源的。
在英国的历史上面,陆军通常都是由地方的民团或者民兵组成。虽然皇帝也有自己的私募军队。但是英国议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原因就出在查理一世,他自己在法国境内建立了一支皇家步兵团,并且为了这一支步兵团在议会上面筹措经费,导致了限制王权的议会和君主之间的矛盾加剧。结果就是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
虽然查理二世也拥有自己的近卫军,但是这个禁卫军实在是对于国王实在重要,又不能公开的和议会作对,所以始终在自己的部队前面,没有加上皇家。
虽然英国的国王不断扩充陆军队伍,但实际在光荣革命当中,这些受国王招募的陆军队伍,只有一个军团宣布对君主效忠,最终导致了国王的陆军权,被剥夺。也就是英国的陆军需要经过议会的许可,才可以扩充军队进行战争。
那么皇家海军和皇家空军,是因为对外作战中,需要组建的两支队伍,而且王室对这两只军队也投入了很多经济。但是他们基本不影响国内的政治格局。所以被光荣的加了皇家的前缀。
想起这件事情就可哀而可笑。最著名的大不列颠陆军,最终没有冠以皇家的头衔。但实际上有战功的军团,在表彰的时候仍加上皇家两字。
咱们就不替大不列颠陆军惋惜了。
幕府将军2全面战争氏族
从北往南说(专拣有用的)
伊达——优 军事:全部队冲锋加成(抢山头的美了 一个冲锋白一个) 强化野太刀武士;特色高护甲高近战防御枪武士 居城就有造兵司/甲作
内政:地处东北单面受敌,中原的BT们赶到的时候基本能够凑一个满编笼城防守反击;铁矿资源丰富;东北土地较肥沃;可垄断一个贸易点(不像南边 这个抢啊)
——劣 军事:强化兵种仅有野太刀武士 问鼎中原(上野一带)之前容易被压着打(外交做好点 不要乱结盟) 内政:缺少丝绸 熏香等奢侈品 南蛮贸易时间较晚
上杉——优 军事:僧兵近战无敌呀。。。。;拥有中部及北部地区唯一海贼岩;强化神佛合习僧兵科;特色会跑马拉松的僧兵
内政:有贸易加成,是个抢贸易点的人才,守着东北虾夷部落不愁吃不愁穿;可很快夺取佐渡金山(建议把南蛮贸易港 朱中间开在佐渡 虽说应该累加兵的能力和目付等级 但是对于内政来说 后期佐渡石膏上万 也很爽的)
——劣 军事:左边老虎 下面狮子 还有个一向宗 受不鸟啊!!!不能一开始就造武士
内政:不做好外交就等着被KO吧= =;和尚我觉得是最没用的,说服目付 目付过一会又回到居城 就是搞不死;资源啊 缺啊
武田——优 军事:马兵不说了(目前我发现马兵唯一的作用就是找机会把总大将弄死 推荐一个编队两个枪良马队) 一来就有马资源 别人都爱跟你签贸易协议 强化马队;特色不怕弓箭的马队= =
内政:平平淡淡~
劣 军事:马队不能成为战场主力(用度高 造价高 人数少);离一向宗太近(这个祸害就知道打玩家) 容易腹背受敌 海军起步晚(前期贸易基本没你事)
内政:土质平均啊 军费没有伤不起啊
北条——优 军事:笼城大将 你在外面怎么折腾我就是不出来 反正修着也便宜;攻城大将 还在围城等进攻?我有神器我怕谁 强化攻城武器;特色震天雷 这丫就是一个攻城的神器;同样拥有造兵司/甲作
内政:上来就一座伊豆金山 于是在伊豆重发展 相摸重军事 武田跟你关系不错= = 顺便带上个今川
劣 军事 这丫攻城器也不能当饭吃吧;其他兵种就靠造兵司来提升威力了
内政 除了马啥都缺
德川——优 军事:骑马铁炮你酷毙了 忍者也酷毙了 其他的都一般 离京畿忍者发源地近
内政:尾张极为肥沃 赶紧抢 从属于今川 对外啥矛盾都没有 谁打今川我打谁 有马资源
劣 军事:前期太难过 好好的做小弟就可以
内政:没啥弱点 开南蛮港也比较晚
织田——优 军事:足轻万岁。。。。。暴兵十分震撼;迅速统一京畿地区
内政:地处文化中心啊 目付 忍者 僧侣都有福 居城土地肥沃 重点发展
劣 军事:只用足轻?太单调了吧 我的乐趣呢?
内政:综合起来里各种资源(除了马)最远的一个势力
一向宗——优 军事:和织田一块暴足轻吧。。。。(除了不合群啥都是最强的)
内政:没啥特别的
劣 军事:军事上完美无缺 (貌似加贺就可以出个甲作 完美解决护甲问题)
内政 :这外交没法做了。。。翻一座城就要搞信仰 真麻烦
服部—— 优 军事 :足轻武士可任意布置位置 且弓箭隐身 可以一回合出弓武士(服部山贼)
内政 :地处文化中心
劣 军事:用度太高了
内政 :刚开始我就知道啥时山穷水尽疑无路 没钱途啊
毛利——优 军事:海军无敌 (我喜欢差不多了就运一个编队去东北 南北一块打 谁叫我船跑得快)可一回合出剑武士(倭寇众) 倭寇众从建造时间上弥补近战缺陷 武士舍得用了(听说道场满了一回合出6个= =)
内政:各种贸易点各种抢 南蛮贸易早
劣 军事:一般般 剑武士无双
内政:缺生铁啊
岛津 —— 优 军事 :太刀武士~美~~~~~。铁炮组也酷毙了
内政:基本上可以最早南蛮贸易 拿铁炮虐人吧
劣 军事:剑武士完美无缺
内政:丫的 我以太刀起家 却没有好铁来制造太刀?
谁能介绍一下罗马军团的进攻方式,和他的军团战斗的策略
分类: 社会民生 >> 军事
解析:
罗马恒久不衰的统治力,主要归功于它灵活多变、顺应潮流的政治体制。但作为政治的强力工具,打垮了难以计数的敌国、粉碎了异族的一次次入侵、镇压了对统治阶层所有反抗的强大军力,同样不容忽视。本文将主要介绍共和时期到帝国初期、帝国后期以及拜占庭时代罗马军制的变迁,供大家参考。
共和中期(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市民构成的重装步兵
与古希腊的都市国家相同,共和初期到中期的罗马军制的基本原则是由市民自备装具服义务兵役。兵役对罗马市民来说,与其说是一种义务,倒不如说是一种代表荣誉的高贵权利。尤其在共和初期,军队组织几乎是直接作为政治实体(军人会)发挥作用的。
当时,17岁到46岁的公民全都有义务应征入伍,并按照年龄和所持财产多少被分为4个兵种。
首先,年少和无力自备重装步兵所需装备者充当被称为“维利特斯”的轻步兵。他们不着甲胄,仅靠头盔和直径约1米的小圆盾护身,以数枝轻投枪和剑为进攻武器。轻步兵在实战时一般展开于战线的最前方,充分发挥其机动力进行散兵战。
拥有一定财产的青年充当“哈斯塔提”、壮年则被称为“布灵吉佩斯”,这两者构成重装步兵的主力。他们的装备完全相同,都披挂全副盔甲、手持著名的大型四角方盾“斯邱托姆”,武器为宽剑身的双刃短剑“格拉蒂斯”和两枝投枪――大型重投枪“皮鲁姆”和小型的轻投枪“皮拉”。这些投枪的构造独特,一旦刺中目标枪头就会折断,以防被敌方反掷回来,除用于投掷外,它们也能充当普通长枪使用。
最年长者以及军旅经验丰富者则属于“托力阿里”,他们的装具与哈斯塔提和布灵吉佩斯相当,但不装备投枪而改为手持一枝被称为“哈斯塔”的长枪。
此外,47至60岁的高龄市民,虽不必服野战军的兵役,但有义务随时 *** 参加罗马城的守备部队。
除了上述的步兵(米利特斯)外,富裕的市民往往以骑兵或是骑士身份(埃克提斯)出战。但当时罗马人的骑术实在称不上高明(他们甚至连脚蹬都没有),因此骑兵一般不用于集群突击,而主要用于侦察和牵制敌人。骑兵和重装步兵一样披挂全副盔甲,武器为盾与骑枪以及比步兵用的稍长一些的双刃剑“斯帕达”。
这些装备,都是罗马从不断扩张中接触到的埃托利亚、萨姆尼姆、开尔特、伊比利亚等诸多民族的军事文明中吸收而来的精华。
由步兵和骑兵组成的多兵种混成战斗单位,被称为军团(LEGION)。一个军团由10个营(科霍尔斯)组成,每个营由3个连(玛尼布尔斯)构成。这3个连中哈斯塔提、布灵吉佩斯和托力阿里各占一个。每个连包括有两个60至80人的排(肯托利亚)。其中,营只是管理、编制上的单位,实战中的战术单位是各兵种的连队。因此,这一时期的罗马军战术,有时被称为“玛尼布尔斯战术”。
军团中的重装步兵数最多时可达近5000人,但一般情况下多为4000余人。除重装步兵外,轻步兵和骑兵同样被列入军团的正式编制。轻步兵与重装步兵一样以连为单位编制,军团骑兵则由各包含32人的10支骑兵队(图尔玛)组成,共计约300人。
到公元前3世纪为止,罗马还时常动员支配下的同盟诸国的市民按照罗马式的编制与操典组队参战。依照惯例,在野战军中,每个“纯粹的”罗马军团搭配一个同盟国的军团协同作战。
罗马军团在战时,由身为最高政务官的2名执政官(康斯尔)和身份仅次于他们的2名法务官(普拉埃托尔)负责指挥作战。执政官有权指挥由罗马军团和同盟国军团各2个构成的总人数约为2万人的兵团,法务官则可指挥罗马军团和同盟国军团各1个构成的万人兵团。
尽管常备部队仅为2名执政官麾下的共计4万人,但随着罗马人口的增长,其战时的动员潜力一直在不断增强。例如,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年至201年)时,罗马的总人口已多达300万,即使在坎尼会战中被名将汉尼拔一举消灭了6万人,仍能迅速动员25个军团投入作战。
在野战中,各军团一般排列成正面宽200米、纵深90米的阵型。第一排配置哈斯塔提、第二排是布灵吉佩斯,第三排则是托力阿里。当前两排重装步兵投入作战时,托力阿里一般是单膝跪地、养精蓄锐;一旦战局有变(不论胜负)时,才作为预备兵力投入前线,接替那些筋疲力尽的年轻人。在战线的最前方,是由轻步兵构成的散兵线,而两翼则由军团骑兵负责防守。
军团在实战中,一般能够以连为单位在一定程度上随机应变。例如改变队形密集度、调换前后列等等……这与他们的远祖――希腊的古典型重装步兵(霍普里泰)相比,已是大有改观;但在公元前3世纪,还远远不及历经伊菲克拉提斯和亚历山大大帝的改革、已臻炉火纯青的赫雷尼斯诸邦的多兵种合成战术。并且,罗马军队是一支由市民组成的非专业的军队,指挥他们的将军们更是外行――他们的本质是政客。因此,罗马在与庇罗斯、哈米尔卡尔、汉尼拔等职业军人统帅下的军队对战时,不断遭受挫折。之所以能够最终打败这些强敌,所依靠的并不是战术的精妙,而更多仰仗于罗马在总人口上的优势、对盟邦的彻底支配以及农民出身的士兵们朴素而坚韧不拔的精神。
共和后期至帝制中期(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3世纪)――职业型军队
罗马的军事实力,在公元前2世纪完成对东西地中海的征服时达到了顶峰,其后开始逐渐衰退。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传统的都市国家型的政体已不再适应日积月累、不断扩大的疆土了。
将军们在南征北战中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而与此相对,作为士兵出征的大多数人,却因为家中长期缺乏劳动力在经济上逐渐没落。为了缓和这一矛盾,军制改革已势在必行。
勇敢地对祖先遗留下来的旧军制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并从危机中挽救了罗马的是平民出身的优秀职业军人――玛里乌斯(公元前157至公元前86年)。他的想法是:不再依靠那些有能力自备装具的有产市民,转而提供武器和薪金给无产市民,并以合约的方式保障他们在退役后能够得到一定的土地。此举大大促进了罗马军队的职业化。
由于装具不再取决于私有财产,因此所有士兵们的装备与训练得以统一标准化。新一代步兵的装具与哈斯塔提和布灵吉佩斯相当,都配备有盔甲、大型方盾“斯邱托姆”、短剑“格拉蒂斯”和两枝投枪(‘皮鲁姆’或是‘皮拉’)。维利特斯这一兵种被废止,步兵中不再有轻步兵和重装步兵之分。但是骑兵的装备与职能,在玛里乌斯的改革前后并无变化。
在军团的编制上,进一步贯彻了标准化原则。一个军团由10个营构成,每个营编内有6个排,每排兵力为80人。不过,各军团的第一营均由5个160人的排构成,因此,在编制上,军团的步兵总兵力应为5120人。在实际运用中,为了保证军团步兵实战能力的均衡以及运用方便,一般情况下兵团总兵力大多为2000到3000人,最多不过4500人。
在军团编制中的骑兵,减少为4个骑兵队共计128人,这主要因为依靠没有罗马市民权的外籍军团组成的辅助军(阿库西里亚)来提供精锐骑兵已成惯例。而投石兵、弓兵等传统上的轻装步兵,也多由辅助军充任。这些辅助军基本上以营或骑兵队为单位,配属给罗马将官充当野战军或是守备队。
内乱(公元前49年到公元前30年)结束时,胜者奥克塔维阿努斯(奥古斯特皇帝)麾下的兵力多达50万。但他在获胜后迅速裁军,将常备部队精简为由30个军团(其中的3个军团在公元9年爆发的托伊特堡森林会战中被全歼)连同辅助军共计约30万人。在奥古斯特皇帝治世后期,他还组建了臭名昭著的皇家近卫队(普拉埃托利亚)。近卫队的编制单位为每营480人的步兵营和32人组成的骑兵队。
在野战时,军团一般以2至3个营的纵深进行布阵。军官和士兵全部实现职业化后的新生罗马军团纪律严明、士气高昂、战技精熟,冠绝一时。
营不再是行政管理上的单位,而是拥有高度机动性和自由度的独立战术单位。司令官得以将一至数个营作为总预备队配置在阵地后方,适时出击;或是随时从本队中分派出以营位单位的分遣队,随心所欲地排布构思中的理想阵型。这种“科霍尔斯战术”在以步兵为主力的欧洲战场上无往不利。但在亚洲平原上与机动力超绝的波斯骑兵对战时却吃了不少苦头。
玛里乌斯的军制改革,似乎成功地挽救了摇摇欲坠的共和政体下的罗马军制,但用长远观点来看,由传统型的国民军向职业军队的转变,必然带来军阀势力的扩大,而终将毁 *** 和政体本身。在凄惨的内乱结束后,终于出现了打倒并吸收了全部军阀势力的唯一的最高权力者――帝国皇帝。
帝制后期至拜占庭中期(公元3世纪到公元7世纪)――机动野战军
在罗马的疆土与权威都达到巅峰的五贤帝时代(公元96至192年)后,罗马帝国开始出现衰亡征兆。内部爆发的社会经济矛盾日渐激化,外部又不断受到以日耳曼诸民族为首的异族入侵,内忧外患无时不在威胁着这个老大帝国的存亡。
到了俗称“公元3世纪的危机”时,昔日出尽风头的罗马军团已经大多沦为普通的国境守备队,失去了战略上的机动反应能力。为了填补战略机动兵团的不足,罗马人开始针对各个战役临时编组独立的骑兵旅(威克希拉提欧)。到了君士坦丁诺斯大帝(在位公元324年到337年)时,终于以这些骑兵部队为骨干编成了皇帝直属的机动野战军(科米塔托斯)。
被骑兵夺去“陆战之王”桂冠的步兵们身上,再也见不到2个世纪前的风光了。为了节约预算装备骑兵,步兵的的装具不得不大大简化。甲胄被换成简便而廉价的式样,罗马军团的象征――方盾、重投枪和短剑都被废止,改为装备椭圆形盾牌、骑兵用双刃剑斯帕达、更轻的投枪“斯皮库鲁姆”(再后改用长枪‘朗克尔’)。
而传统上表示外籍军团的“辅助军”一词,在全帝国自由民都已获得同等市民权之后,改为泛指轻装步兵部队。
骑兵中存在有诸多兵种,其中的主力毫无疑问当属重装骑兵。罗马的重装骑兵的装备与战术基本上模仿自敌对的波斯人,其中最精锐的装甲骑兵“库里巴那利”人马皆被甲,兵士左手挂圆盾、右手携长达4米的骑枪。此外,马匹不被甲的重装骑兵一般被称为重骑兵“卡塔弗拉库提”。到了拜占庭时代,重骑兵比装甲骑兵更受青睐,甚至还有人专门生造了著名的“拜占庭重骑兵”(拜占庭?卡塔弗拉库托斯)一词。
帝制后期的罗马骑兵的另一特色――弓骑兵(萨吉塔利),同样是总结了对波斯作战的经验而诞生的。在波斯帝国的骑兵战术中,重装骑兵的强大冲击力和弓骑兵的密集火力原本就是密不可分的……
君士坦丁诺斯大帝麾下的机动野战军,是由5个近卫骑兵旅(威克希拉提欧?帕拉提那)、5个近卫步兵军团(雷吉欧?帕拉提那)以及10个近卫辅助军团(阿库西里乌姆?帕拉提那)为主编成的混成部队。之后,随着帝国周边形式的不断恶化,这支部队的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
在骑兵旅和步兵军团中,都开始以新的营(奥尔德)为战术单位进行编组。每个骑兵旅由3个营构成,兵力约为1000人左右。每个步兵军团由6个营编成,总兵力介于1000到2000人之间。
除机动野战军之外,原有的步兵军团纷纷缩编,被正式改编为国境守备队(利密塔内)。而从这些国境守备队和辅助军中抽调、被用于加强机动野战军实力的兵员,则被称作准机动野战军(普塞多?科米塔托斯)。
身为驻扎在首都罗马的唯一武装部队,滥用特权多次介入皇室继位之争的皇家近卫队,在公元312年的米尔维乌斯桥会战中被君士坦丁诺斯大帝亲率大军击溃,从此消亡。大帝又组建了新的近卫骑兵队(斯科拉埃?帕拉提那)作为自己的护卫部队。其编制单位为团(斯科拉),大致相当于野战军中的旅,在帝国的东、西部各驻扎着5个近卫骑兵团。
据考证,君士坦丁诺斯大帝治世时,罗马帝国的总兵力高达帝制初期的3倍,约有100万人。而其中骑兵所占比例更是帝制初期所不可比拟的,有鉴于此,总军费绝不止翻了三番。这真是一个巨大的讽刺――本该用来保卫帝国的军队反倒成了帝国沉重的包袱,正在一点一点压垮帝国本身。
除上述诸兵种外,到帝制末期,为了缓解兵力不足,皇帝们甚至不得不经常倚赖移住到帝国境内的对帝国友好的异族军队了。尽管这些同盟军(弗埃德拉提)从未得到真正的信任,但他们还是不停地渗透到帝国军队中来。在帝国的西半部分,不单是普通士兵,就连将官的位置也在被他们不断蚕食,最终导致整个帝国沉沦于异民族世界的汪洋大海之中。
从帝制后期到拜占庭初期,也就是尤斯提尼阿努斯大帝(在位公元527年至565年)再征服的时代,帝国军队逐渐变得更加精悍且昂贵;在另一方面,军队本身的专业化程度也进一步提高。
鉴于战斗主角已由步兵转移到骑兵,这一时期步兵的任务只是结成方阵、维持战线。并且由于兵种和装备的多样、复杂化,帝制初期的那些严格而标准化的操典与战术不复存在。
尤力阿诺斯大帝(在位公元361年到363年)以及贝利萨里乌斯、纳尔塞斯等第一线的指挥官们善于根据实际情况配置步、骑混成部队,并且在预备队的布置和灵活运用地形方面大显身手。
大多数情况下,罗马骑兵展开于步兵方阵的两翼及后方。弓骑兵以部队为单位列成横排进行射击,而重装骑兵则被统一集中运用,依靠集群突击战术在战役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当拜占庭初期,帝国军队和东方的游牧民族交手之后,立刻发现这一战术对后者收效甚微。从那以后,重装骑兵亦开始讲求如弓骑兵一般柔软自如的运用了。
拜占庭中期(公元7世纪到11世纪)―“特玛”(军区)制度
赫拉库雷奥斯大帝(在位公元610到641年)在位时期是罗马帝国的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大帝的统治始于对宿敌波斯帝国的赫赫战功,终于对信奉 *** 教的 *** 人的惨败。大约就在他的治下,帝国完成了由使用拉丁文的古罗马到以希腊语为国语的中世纪国家“拜占庭”的转变。在赫拉库雷奥斯死后约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帝国上下以自身的生死存亡为赌注奋战不息,终于挡住了来自 *** 世界的强大攻势并幸存下来。在这个危机四伏的时代和其后全力重建帝国的“黑暗时代”,帝国军队不得不再次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这次改革的结果,导致了“特玛”(军区)制度的诞生。
在这一制度下,除军史坦丁堡以外的帝国全部领土,都被分割成数十个“特玛”(军区)。特玛一词的本意是军队的驻扎地,但在对 *** 人的防卫作战中,逐渐变成了地方部队动员和管理的基本单位。属于各个军区的士兵平时作为在国家提供的土地上耕作的农民,战时则应征入伍,本质上就是所谓的屯田兵。
特玛制度, *** 了国民军和职业军两者的优点。只要屯田兵们的生活有所保障,战时的动员和统帅都会十分容易;并且,为保卫家园而战的士兵们普遍士气高昂,而国家对他们薪饷的负担也可以减少至最低限度。
这些分属各军区的地方部队基本上是防御性部队,而驻扎在帝国首都附近的机动野战军的直系后裔――中央军(塔格玛塔),则是负责攻击的机动打击部队。
自拜占庭中期开始,帝国军队开始大量采用锁子甲。公元10世纪左右的帝国重装步兵(斯邱塔托)一般装备有锁子甲或胸甲与头盔,手持大型圆盾护身,武器为长达4米的长枪和剑。至于轻装步兵的装备情况却鲜有情报流传至今。只知道存在有一种披挂比斯邱塔托更轻的防具,装备小型盾牌和投枪的名为“小盾兵”(佩尔塔斯泰)的兵种。这种小盾兵正是公元前4世纪,伊菲克拉提斯军事改革中诞生的同名兵种(佩尔塔斯泰)的复活,这一兵种介于重装步兵与轻步兵之间。
骑兵依旧是军队的主力。在中央军中,重装骑兵和弓骑兵的装备逐步同化,这同时也意味着弓骑兵的衰退。重骑兵披挂鳞片甲或是锁子甲、戴头盔,手持圆盾或是西欧型的方盾,武器是剑和长约4米的骑枪(康托斯)或是弓箭及投枪。在与 *** 人的战斗中,弓骑兵在部队中所占比例逐渐减少,到了公元8世纪,终于从正规军的编制中消失了。而中央军中的一部分重骑兵,又开始给坐骑附加护甲,恢复了昔日的装甲骑兵这一兵种。
与中央军相比,地方部队多为轻骑兵。他们披挂廉价的皮甲,装备有小型盾牌,以剑或长矛为主要武器。
在公元10世纪前叶,拜占庭帝国分为31个军区;到了11世纪初期,军区数增加到46个。各军区一般都能提供2到3个军团(托尔玛)的兵力,总兵力介于3000到15000之间。每个军团由2到5个营(多伦加洛斯)组成,每营包含有5个连(班顿),每连的定额是步兵256人,骑兵300人,但在实际配属时的人数往往要比定额少得多。
中央军则由3至4个近卫军团(梅洛斯)组成,其战术上的基本单位,与地方军同为连队(班顿),每个军团由10个近卫连构成。此外,有时还会由3至5个近卫连组成近卫营(莫伊拉)加以运用。除正规军外,帝国还常常凭借手中的财富,驱使异族的同盟军或是雇佣军为己而战。
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无疑当属10世纪末,由俄罗斯出身的维京人编成的“维京近卫队”。在规模最大时,其总兵力曾达到一个完整的军团数千人之众。据说诺曼底大公威廉征服英格兰(1066年)后,许多被逐出本土的盎格鲁?萨克逊人也曾加入该部队。这些身材高大,手持巨斧的战士以其忠勇义烈闻名于世。
在曼奇科尔特会战(1071年)中罗马诺斯四世被俘后,帝国命运急转直下。屯田兵的主力:中小农民再也无力承担长期的出征和诸多苛捐杂税,开始日渐没落。一千年前共和制罗马衰败的场景,在东方再一次上演。中小农阶层的没落意味着特玛制度的动摇以及将军们的贵族化,同时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一步封建化,招致皇权统治下的国家运营日渐困难。
伴随着地方军的衰弱,帝国不得不更多地依靠盟国和雇佣兵们为己而战。众所周知的第一次十字军(公元1096至1099年),正是西欧各国应拜占庭皇帝阿雷克西奥斯一世(在位1081到1118年)之邀,派遣雇佣军对抗“异教徒”而引发的。
拜占庭中期的帝国军队不但善于进行正规战,为了对应几乎从未间断的异族入侵,在非正规作战方面也很有心得。他们通过周密的情报收集活动,充分发挥严明的纪律和良好的统帅力,经常通过奇袭侧击行进中的敌军而取胜。
从公元7、8世纪的“黑暗时代”到10世纪帝国最繁盛的时期,拜占庭与其敌国很少发生正规军之间的大 *** 。但军队中最受重视的依旧是具有强大冲击力、破坏力的重骑兵集群,这一点自拜占庭初期起始终没有改变。
大多数情况下,重骑兵总是配置于步兵阵线的后方,一旦战机成熟,就立刻通过步兵队列中的间隙前出至最前沿,挺枪齐头、并肩冲击。而轻骑兵则负责掩护步兵阵列的两翼,并随机应变地支援重骑兵的运动。
公元11世纪以后,随着军区制度的崩溃,帝国军队中雇佣军所占比例不断增加,而硕果仅存的正规军也日渐沦为封建贵族的私人武装。各部队的规模日渐缩小,再也无法进行统一的训练与指挥调度了。
这时的皇帝们,在苦虑战略战术、排兵布阵之前,又多了一样烦恼――那就是还必须尽心竭力地去维系麾下的贵族与雇佣兵们那原本并不可靠的忠诚心了。
清皇室禁卫军为什么成了冯国璋私兵
2016-06-05 天下无臣 时拾史事
1908年,清政府仿照普鲁士军事制度建立了一支近代化的禁卫军。禁卫军军官多数来自满族,士兵也主要是驻京的满族人,有步兵2协共4标,马队、炮队各1标,工程、辎重、机关炮、军乐、警察各1队,共12000余人。禁卫军装备有18门150毫米野战重炮和25挺马克沁式重机枪,在当时中国军队中仅此一家。这么重要的一支军队,当然得由信得过的人来带领,监国摄政王载沣成为第一个统率禁卫军的领导。那么作为汉人的冯国璋,是怎么与清皇室的禁卫军拉上关系的呢?
冯国璋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起用袁世凯。按照袁世凯的起用条件,冯国璋被清政府任命为北洋军第一军军统,南下平叛。后来袁世凯发现冯国璋太能打了, 几天之内就把汉口、汉阳拿下,明显不利于袁与清皇室的讨价还价。于是,袁世凯下令段祺瑞迅速抵达汉口,接替冯国璋指挥北洋军的职务。冯国璋呢?被调回北京,任禁卫军总统官。冯国璋是一个汉人,怎么统率禁卫军啊?还别说,禁卫军的军官们都服冯国璋。因为,冯国璋在 1906年当过陆军贵胄学堂总办。这贵胄学堂是什么玩意儿?看看学员名单大家就明白了: 恭亲王溥伟 、 醇亲王载沣、博多勒噶台亲王、 顺承郡王纳勒赫、多罗贝勒载洵、多罗贝勒载涛……禁卫军里的军官,哪个不是贵胄学堂出身啊。
1912年2月,清朝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即将颁布退位诏书,作为皇室卫队的禁卫军无法接受效忠对象的消失,军心混乱,随时有哗变的可能。冯国璋亲自召集禁卫军训话:宣布大清皇帝辞位后之优待条件,对于禁卫军额数俸饷亦仍维持不变,声言非此不能保全皇室。并向官兵保证:“冯国璋并以身家性命担保,尊号仍存不废,让权不让位,两宫保全及禁卫军待遇皆担保到底,无论个人调任何职,必仍以禁卫军自随。”老师的话,还是要信的。装备精良的皇家禁卫军没有参加一次实战,就改姓共和了。不过,禁卫军也因此成为只听冯国璋的私兵,连袁世凯也调不动。冯国璋去哪做官,禁卫军就跟到哪吃饭,根本不必向民国陆军部汇报动向。1914年,禁卫军改编为北洋陆军第十六师,但还是只服冯国璋。当冯国璋1918年下台后,这支十六师还是听他统率,这可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北洋军
1919年,冯国璋去世,十六师移驻察哈尔。1920年直皖战争后,十六师被奉系吞并。1924年,在第一次直奉大战中,十六师被吴佩孚用60万大洋收买,宣布投降,奉军最终失败。战后不久,十六师被裁撤。
上一期:还真有你不懂的民国军事:“海圻”号护侨归来,皇帝没了!
往期精彩推荐
《伦敦新闻画报》:让英国人惊呆的大清国7件奇葩事
“延迟退休”这个事儿,古人是咋干的?
为什么万历没能带大明走进资本主义
皇室战争女巫婆婆只是快乐卡吗?
新卡女巫婆婆是一张非常特殊的卡牌,并且是一张收益极有风险的单位。而该卡牌玩家们的评价也是非常不统一,有人觉得很强必须削弱,也有认为是不值一提的娱乐单位。但还是有玩家很快开发出了一套强度不错并且实用性很高的卡组,在12胜挑战中胜率高达68%,一起来看看吧!
卡组由皇家卫队、电击车小队、飞行器、皇家野猪、女巫婆婆、野蛮人小屋、火球以及野蛮人滚筒组成。由于有两种费用相当高的卡牌,因此整体均费相对较高,不过在实战中由于卡组之间的衔接相当不错,因此卡手等情况并不常见,玩起来还是很丝滑的。
主要策略以防守为主,前期中置房子用于防守地面部队同时准备反击,飞行器以及电击车小队虽然都害怕火球,但是输出相当可观,在实战中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两者分别具有单体输出和aoe输出。在确定对方交出火球之后可以放心使用。
皇家卫队同样也是一张相当好用的地面防守单位,在对方使用分路进攻策略的时候可以快速响应同时防守,配合返场能力强势的女巫婆婆可以很快的完成反攻。也是卡组中的主要输出来源之一。
卡组的法术选择了野蛮人滚筒和火球,野蛮人滚筒用于克制对方的后排单位,由于本套卡组的手比较短,因此使用滚筒突击刺杀对方后排非常有必要。同时也增加了卡组的反打能力。火球主要用于防空,针对气球兵、亡灵等等单位。
大家可以看到,卡组的推进能力较差但是己方半场的防守能力相当可观,并且整体DPS非常高,这是为了和女巫婆婆进行配合,将她的诅咒效果最大化,快速返场不断消耗。让对方迫于压力不敢推进,己方也就占据了主动权。
而后续女巫婆婆的卡组构筑,应该也会围绕防守为先的思路,而本套卡组作为先河,还是值得大家尝试的。
今天关于“皇室战争卫队打法阵容搭配”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