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鬼子山炮阵容怎么搭配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也的看是什么时期的志愿军,要是前期的话差不多可以,虽然是日械居多,但是毕竟但要什么的不需要担心了,而且自己有类似火炮这些武器也不缺,但是日军还是有海空优势的;如果是后期全部换装苏式装备的志愿军,那就是完虐日军,各种完虐,陆军就不提了,就波波沙还有转盘机枪就够日军喝一壶,还有像76.2毫米和122毫米火炮,还有装甲部队的T-34-76/85,像诸如IS坦克那直接就是用撞得都能把日本的奇哈碾碎。空军日本的王牌零战或者后期的晴岚等,在志愿军MIG-15/15bis的面前一点优势没有,而且除了这些类似Ir-10/20、La式战机这类的螺旋桨战斗机也不必日本的97、99差,海军方面肯定是有差距的,但是这个至少不会出现一艘巡洋舰就敢跑到中国近海耀武扬威的地步了,毕竟咱也有空军和安防部队了,53年左右咱们也在苏联手里拿到了一些近海防御用的告诉鱼雷艇,和飞机以及岸防部队配合一下,不说完虐,但是至少可以对抗一下,小日本在想来个杭州湾登陆之类的,不付出点儿代价是不行的了。
日军无耻写信向我军索要被缴大炮
日军无耻写信向我军索要被缴大炮
1942年4月,侵华日军100多名军官来到山西晋中地区视察地形。为安全起见,日军专门派出了第63师团高木联三大队武装护送。
4月16日,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代司令员刘昌毅指挥伏击的官兵向其发起了猛烈伏击。毫无防范的鬼子被打得晕头转向,丢下许多尸体后狼狈逃窜。
就在这时,报告说缴获了日军的一门山炮。半个月后的一天,刘昌毅忽然收到一封日本人写来的信,信中写道:
将军阁下勋鉴:
4月16日,皇军在榆武公路丢失山炮一门,闻悉现存于贵部。此炮乃天皇赐给吉田旅团长的。吉田先生视此炮为最高荣誉,如其命也。将军如能奉还,皇军将满足阁下提出的一切条件。
此奉,大安!
读完这封信才明白,原来缴获的竟然是日本天皇专门赏赐日军所谓的“圣战英雄”吉田一郎的山炮。
后来,这门日本山炮一直跟着八路军转战南北,立下了赫赫战功。
谁知道2战时日本鬼子的编制。他们的师团是不是人特多
日军的基本单位是师团,它有多种编制、在抗战爆发时,日军有十七
个常设师团是日军的常备军,番号依次为近卫、一至二十(内欠十三、
十五、十七、十八师团)。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二个旅团、
旅团下辖二个步兵联队,步兵联队辖有三个步兵大队、大队下辖四个
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一个大队炮小队(二门
70mm步兵炮)、步兵中队辖三个步兵小队、小队辖一个机枪组(二挺
轻机枪)、一个掷弹筒组(二个掷弹筒)和二个步枪组。师团还辖有
一个炮兵联队、一个辎重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骑兵联队(四个
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以及其他部队。此时的师团分为两种,一
是驮马制、炮兵联队辖有四个大队(三十六门75mm山炮与十二门75mm
野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四门山炮)、一个步兵炮中
队(四门步兵炮),总编制为 28500人。一是挽马制、炮兵联队有三
十六门野炮与十二门 120mm榴弹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与
一个速射炮中队(37mm速射炮四门)、总人数为 25000人。此外还有
以下一些独立的特种兵部队一骑兵旅团(辖二个骑兵联队与一个骑炮
兵联队、一个装甲车队)、坦克联队、独立工兵联队、独立野炮联队
(三十六门 120mm榴弹炮与十二门75mm野炮)、独立野战重炮兵联队
(二十四门 150mm重榴弹炮)、野战重炮兵联队(十六门 100mm加农
炮)、独立重炮兵大队(八门 150mm加农炮)、迫击炮大队(中型迫
击炮三十六门)、独立山炮兵联队、电讯联队、铁道联队等等。
抗战爆发后,日军又重新组建了十三、十八两个新编常设师团,又组
建了一批特设师团。所谓的特设师团是指由常设师团的预备役人员所
组成的部队,其番号为常设师团、联队的番号前加一百。其编制大体
与常设师团相同,只是骑兵联队变为骑兵大队(二个骑兵中队与一个
机枪小队),挽马制师团的炮兵联队为三十六门野炮与十二门山炮。
特设的驮马制师团人数为28200人、挽马制为24400人。同时在做战时
日军给各师团配属特种兵及补充人员等,可使一个师团指挥的人马达
四万人以上。在侵华战争中、由于做战消耗,同时、日军感到四联队制师团行动不便,因此、又搞出了三单位制师团与独立混成旅团两种编制。三单位
制师团的编制为师下辖一个步兵团,步兵团下辖三个步兵联队,联队
下辖三个步兵大队与一个步兵炮中队(四门步兵炮)、步兵大队无大
队炮小队,炮兵联队为二十四门山炮或野炮,骑兵联队改为搜索联队,
其他如辎重、工兵等后勤部队也大为减少,编制人数为 12800人。独
立混成旅团辖五个步兵大队与一个炮兵队、通讯队、工兵队、辎重队
等,总人数约5000人。步兵大队辖三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四
挺重机枪)、炮兵队辖一个山炮中队与二个野炮中队。这两种部队都
是主要做为守备用途的,同时具有小规模的野战能力。
到了武汉战役结束之后、由于战场的扩大与战争消耗,日军越来越多
将三单位制师团与独立混成旅团投入了第一线。因此、日军进行了编
制上的调整,将三单位制师团的后勤部队予以补充,使总人数达到了
15000 -17000人。独立混成旅团的步兵大队改为辖四个步兵中队与一
个机枪中队,总人数达6000 -7000人。该编制仅限于一线部队,守备
部队仍为原编制。另外又开始将四单位制师团改为三单位制。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军又编组了两旅团制师团。师团下辖两个步
兵旅团,旅团辖四个步兵大队、步兵大队辖四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
中队(八挺重机枪)。师团无炮兵、仅直辖工兵队、辎重队与通讯队,
总人数为11980人。
到了一九四四年、日军又将师团分为甲乙丙三种(此时己无四单位制
师团了)。甲种师团有两类、一类为原有的常设师团、总人数为 2.1
万人,拥有三十六门75mm山炮或野炮。一类为原有的特设师团与三单
位制师团,总人数为 1.8万人。乙种师团也是三单位制师团、只是没
有炮兵联队与骑兵(搜索)联队,总人数为 1.4万人。丙种师团即两
旅团制师团。同时、日军又出现了独立警备队与独立步兵旅团两种编
制。独立步兵旅团的编制与两旅团制师团所辖的步兵旅团相同,人数
为5100人。独立警备队下辖六个步兵大队、大队下辖三个步兵中队与
一个机枪中队(四挺重机枪),无特种兵(在此处、特种兵指步兵以
外的其他兵种),总人数为4900人。
一九四五年、日军对兵力编制做了最后一次调整、大致有以下几点:
1、给丙种师团的步兵大队增编一个步兵炮中队。
2、将独立混成旅团的步兵大队改为辖有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
队与一个步兵炮中队,人数达1500人的大编制。旅团炮兵则辖有六门
野炮与十二门山炮,同时其工兵、辎重部队也予以扩编,使其总人数
达8000人以上。
3、编组了丁种师团,其编制大体与丙种师团同,但无特种兵。其步
兵大队的机枪中队只有四挺重机枪,步兵小队仅有一挺轻机枪与一个
掷弹筒.
日本75毫米山炮为什么可以对付谢尔曼坦克
早期谢尔曼M4、M4A1、M4A2早期型正面装甲厚51mm,56°倾斜。侧面38mm垂直。炮塔正面装甲厚76.2mm。后期谢尔曼M4A2、M4A3、M4A3E8型坦克正面装甲厚63.5mm,47°倾斜。侧面38mm垂直。炮塔正面装甲厚89mm。早期型号高2.74米,后期型号高2.97米。谢尔曼坦克使用汽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周围装甲防护尤其不足,和敌军对垒时极易中弹起火。因此美军给它起了个外号——郎森“Ronson”,一种名牌打火机(其广告词:一打就着,每打必着)。所以日本75毫米山炮为什么可以对付谢尔曼坦克。
战争时期,战防炮、榴弹炮、山炮、步兵炮分别适用什么环境呢?
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8月底,第74军奉命接受衡阳地区的日军投降,当时缴获和接收了相当数量的日械,不过作为最早的美械部队之一,施中诚所部对日本人的三八大盖、歪把子和九九式轻机枪等轻武器,乃至于九二式重机枪和野战?利器?九二步兵炮,都是打心里瞧不上眼。所以整编第74师后来在山东战场虽然屡遭损失,及至在孟良崮被全歼,我军也没有缴获其九二步兵炮的记录。?
当然,这些装备对于国械部队和八路军、新四军而言,大规模换装仍属求之不得。单就第74军在而言,在改制为整编师投入山东战场之前,军属重火力是美式105毫米榴弹炮一营、师属火力为美式75毫米山炮一营,团属火力为37毫米战防炮一连,营级支援火力则主要是迫击炮、火箭筒和火焰喷射器,因此提问中的三类火炮赫然全部在列,装备层级也十分清晰。
根据记录,该军改制为整编第74师后的1947年春,总共拥有美制105毫米榴弹炮12门,美制75毫米山炮54门,美制37毫米战防炮36门,81毫米和60毫米迫击炮共204门,火箭筒36具和火焰喷射器54具。之所以将各类火炮分别装备到整编师(军)、整编旅(师)和步兵团,并且放弃了唾手可得的九二式步兵炮,那都是有讲究的,准确显示了几类火炮功能和性质的不同。
榴弹炮
榴弹炮属于?战役压制火力?,也是二战期间?重炮?称谓的主要炮种,是一种口径较大射程较远的曲射炮,几乎可以发射榴弹、燃烧弹、杀伤子母弹、碎甲弹、照明弹、发烟弹等所有弹种,威力巨大,通常部署在战场二线进行火力压制或火力覆盖。但是因为口径大射程远,也必然造成自重较大,须由牵引车拖曳,在摩托化和机械化程度较低的战争中,装备数量必然大受影响。侵华日军在师团级都没有装备,一般编入独立的?重炮旅团?或?重炮联队?,划归军甚至方面军直辖。
抗战爆发之前,国民政府所属兵工厂也没有生产大口径榴弹炮的能力,只能从德国莱茵金属公司进口了24门sFH18型150毫米榴弹炮,俗称为?32倍15榴?(战斗全重5512公斤、射程可达13公里以上),在抗战初期作用甚大。可惜由于不能自产、以及机动不易,出现损失无法补充,到抗战后期已所剩无几,一直到美援105毫米榴弹炮的到来。当时除新一军装备了两个榴炮营外,嫡系美械军也最多装备一营12门的105毫米榴弹炮,属于稀罕物,说明一下,整74师上孟良崮时没有携带榴弹炮,因为实在太笨重了。
山炮
东北人骂蠢货也用了这个名词,山炮属于?战场掩护火力?,它其实就是一种?轻型榴弹炮?,问世的理由就是要求携带方便、适应各种作战环境,口径在105毫米以下(最常见的是75毫米口径)。相比重型榴炮,山炮的机动和使用更加灵活,甚至可以拆卸分装,直接拉上战场开火。比如日军最早分类的?挽马师团?和?驮马师团?中,后者就是把炮兵联队的山炮用军马?驮载?,更适合在江南山地的作战,其实这也是山炮的名字由来。
比如日军的?41式山炮?全重只有725公斤,最大射程为6500米,分别是?32倍15榴?的13%和48%,差距不是一点半点,这显然不能部署在距离战场太远的阵地上,因此是日军师团、旅团和中国军队军一级等战役单位的主力火炮。第74军在抗战后期批量接收了美制75毫米山炮,以每营18门的数量装备给各师(后来的整编旅),所以孟良崮战役中,两军对射的主要火炮就是山炮,战后被俘的整74师军官还对华野的山炮使用提出了意见。
战防炮
它的全称是?战车防御炮?,也经常被称作?反坦克炮?,在战场上属于?步兵支援火力?,它与前两种火炮的最大区别是?直射?,所以要求炮管细长以保证初速,看过《长沙保卫战》的应该记得,李本忠团伏击日军辎重部队时口称的?直炮?就是这玩意。尽管设计初衷是为了对付装甲目标,但在战场实践中完全可以用来轰击对方的火炮和机枪阵地、碉堡和工事等等,射击精准射速较快,唯一的缺点是考虑到自重问题,所以一般口径不大。
抗战爆发前的?调整师?(即所谓德械师)已经列装了进口的德制37毫米战防炮,平均每师装备一连四门,但是数量太少并且口径又小,因此无法有效的阻挡日军的装甲车和坦克进攻,如果数量充足,就鬼子那些?薄皮大馅?的豆战车,早就被轰趴下了。1941年前后,第74军还得到了苏援的部分火炮,其中包括4门榴弹炮、8门76毫米野战炮和4门37毫米战防炮,总体而言,数量还是较少,直到美制战防炮的到来,每个团才有条件装备了一个战防炮连。
步兵炮
步兵炮属于?步兵伴随火力?,一般装备到步兵营以下单位,所以鬼子称九二步炮为?大队炮?,即每个步兵大队编制一个步兵炮小队(二门)。严格意义上说,步兵炮泛指所有归属步兵自身携带和运用的轻型火炮,比如后来出现的无座力炮等等,因此与其说是某一类型的火炮,不如视作是因应战术要求而发展起来具备一定特性火炮的统称。比如九二步兵炮就兼具平射和曲射两种功能,完全是日本人为士兵的身材矮小和假想敌的装备水平,有针对性地研发出来的。
九二步兵炮?的口径为50毫米,自重只有212公斤,还可以分解后人力运输,对战区环境和道路状况的要求几乎降到了最低点.完全可以说,九二式步兵炮是当时可以无条件伴随步兵作战的火炮。《大决战平津战役》中专门有个镜头,四野战士把分拆后的步兵炮运上房顶,再迅速组装起来直接轰击敌人,效果特好。
那么既然效能如此优秀,第74军为什么放弃装备了呢?无它,对步兵而言该炮仍属笨重,并且初速低无法对付装甲目标和混凝土工事,远不如大口径迫击炮和火箭筒管用,而第74军已经有条件大量装备上述两款武器。
好了,今天关于“鬼子山炮阵容怎么搭配”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鬼子山炮阵容怎么搭配”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