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和个人观点来回答大家对于相声大会阵容搭配图的问题。现在,让我们开始探讨一下相声大会阵容搭配图的话题。
天津相声茶馆排名是:1、同悦兴茶社,2、名流茶馆,3、西岸相声会馆。
相声(Crosstalk),一种民间说唱曲艺。它以说、学、逗、唱为形式,突出其特点。主要道具有折扇、手绢、醒木。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
同悦兴茶社便曲直艺名手云集之地,也是市平易近行乐的休闲场合传统的中式笔调装璜典雅,方桌木椅古色古喷鼻,不雅众以及演员还可以近间隔的交流相互作用,是现今返朴归真的抱负地点,文化秘闻是她的一大亮点。
天津“名流茶馆”始建于1991年。是改革开放茶馆行业复苏以来天津第一家具有传统民俗特征和举办民间演出性质的茶馆。它是由中建六局安装公司与天津表演咨询委员会横向联,在本市繁华地区开设的一处古朴、典雅,以展示津沽特色的文化娱乐场所。
名流茶馆牌匾上“名流茶馆”这几个字是马三立先生题的字!旁边的一副对联“生旦净末丑巧扮万象世界、说学逗唱妙论百味人生”也是把相声这门艺术描绘的淋漓尽致!现在每天下午有戏曲、晚上是相声!7个段子、既有传统、又有现代、定期会更新节目内容!老艺术家、青年相声演员、相声爱好者应有尽有!
西岸相声会馆位于人民公园里面,按照公园门口的标识牌就能找到。会馆不算大,里面有马三立的塑像和介绍,这里有点眼熟,就像在**里看到过的老式剧场。
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为演出大厅,可同时容纳200余人。二层为贵宾区,共设7个VIP单间。会馆把中式风格与现代舞台元素相结合,比如,采用先进的舞台灯光、音响设备,摆设中式造型的沙发,放弃八仙桌等传统茶楼配置等。相声会馆在装修时将通过吊顶、侧墙的特殊材料使声场分布均匀,使混响声场扩散,在舞台音响效果上可与小白楼音乐厅相媲美。
头九德云社都有谁?
德云社头九有张九龄、李九春、周九良、杨九郎、张九驰、高九成、王九龙、张九南。
张九龄,本名张仲元,1994年11月23日出生于北京市,中国内地相声演员。2020年8月17日,由腾讯视频出品的头部喜剧厂牌真人秀在《德云斗笑社》官宣的主要嘉宾阵容中,张九龄等总计12位相声演员悉数出镜。
基本信息
德云社是中国最著名的大型专业相声社团之一,全称北京德云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曾经名为北京相声大会,2003年更名为德云社。以“让相声回归剧场”,“做真正的相声”为要旨。
2011年7月3日,德云社在北展剧场开辟新形式,用方言以及话剧和相声混搭方式表演相声剧等,为观众演绎从清朝、民国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各种风格流派的相声。
“德云社”是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培养曲艺人才、服务大众为主旨的曲艺演出团体。社团最初由著名相声演员张文顺(已故)、郭德纲、李菁(退出)于1996年创建,经历了二十六年的风雨历程实属艰辛。
相声界侯马常刘指的是哪几位
相声界侯马常刘分别指的是:侯宝林、马三立、常连安、刘宝瑞。
1、侯宝林
侯宝林( 1917年11月29日——1993年02月04日),满族,中国著名相声大师,表演艺术家。1917年出生于天津,因家境贫寒,四岁时被舅舅张全斌从外地送到北京地安门外侯家。养父在涛贝勒府当厨师,从懂事起,就饱尝了城市贫民生活的艰辛。1929年,他刚刚十一岁,就拜阎泽甫为师,学京戏。整天打杂、烧水、做饭、看孩子。同时,每天到天坛溜嗓子,练“云手”、“起霸”等京剧表演程式。
12岁时,侯宝林开始学艺,先是学京剧,后来由于对相声的酷爱,改学了相声。先后拜常葆臣、朱阔泉为师,曾在北京天桥、鼓楼一带“摆地”演出,说单口相声,与许许多多旧社会的民间艺人一样,以此挣钱谋生,养家糊口。
经过几年艰苦奋斗,侯宝林的相声终于成为什样杂耍中攒底的“大轴儿”。从清末起,一直到四十年代,按照老规矩,天津的杂耍园子历来是刘宝全、白云鹏的京韵大鼓唱“大轴儿”。再好的相声也只能排在倒二“压轴儿”,但侯以卓绝的艺术冲破了老一套的规矩,也为相声增了光,添了彩。
抗日战争期间,侯宝林与郭启儒合作,在京津一带演出,艺术日臻成熟,声名大震。而且,他一改当时相声粗俗的风气,以高雅的情趣与格调的质朴、正派的台风赢得了广泛赞誉。
新中国成立后,侯宝林更焕发了艺术青春,很快就成为妇孺皆知、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此后,他立志相声改革,一面对一些传统相声进行修改、加工,一面又创作了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相声,如《婚姻与迷信》、《一贯道》等。侯宝林晚年,侯宝林主要从事曲艺理论研究。与人合著有《曲艺概论》、《相声溯源》、《相声艺术论集》等。相声集有《侯宝林、郭启儒表演相声选》、《再生集》、《侯宝林相声选》等,其中收录了诸如《戏剧杂谈》、《夜行记》、《关公战秦琼》等脍炙人口的相声精品。另外,他还主演过《游园惊梦》、《笑》等喜剧**。
侯宝林善于模仿各种方言、市声、戏剧表演。他说相声,语言清晰,动作自然,神态洒脱,寓庄于谐,化雅为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他注重相声的知识性、趣味性和评论性,对相声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1993年2月4日,侯宝林不幸与世长辞,享年77岁。他是人民的艺术家。他毕生都以“把笑声和欢乐带给人民”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也因此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与喜爱。
2、马三立
马三立(1914年10月1日-2003年2月11日),回族,中国相声第五代演员,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大师。出生于北京,祖籍甘肃永昌县,从小生活在天津,直至去世。在父兄的熏陶下,打下“说”、“学”、“逗”、“唱”的深厚功底。其师承周德山,以擅演“文哏”段子著称。演出的传统相声有200多个,主要有《吃元宵》、《相面》、《卖五器》、《开粥厂》等。他创作、改编并演出新的相声节目六七十个,包括《买猴》、《偏方治病》等。多年来他培养了阎笑儒、班德贵、连笑昆、方笑天、常宝华、高笑林等众多相声演员。2003年因病在天津辞世,享年90岁。
3、常连安
常连安先生是老一辈相声演员。他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原籍北京,满族正白旗人。师从焦德海。原名常安,北京人,满族。七岁丧父。八岁时曾赴东北,在那里学京剧,唱黑头,兼演老生,艺名小鑫奎。十四岁进北京富连成班学京剧老生三年,与马连良、于连泉等同科,萧长华在其本名常安中加一连安,取艺名常连安。后因嗓子“倒仓”(青春发育期嗓音变低哑)无法唱戏回家。十九岁学变戏法,曾到张家口卖艺,在张家口,长子出生,因当地出蘑菇,取名小蘑菇。民国十二年(1923)张家口闹水灾,卖艺收入微薄,便携妻儿到天津,在三不管搭变戏法的万傻子(万子信之父)班,于明地演出相声。小蘑菇拜相声名家张寿臣为师,取名常宝堃。民国二十二年常连安被张寿臣代收为师弟,正式改行说相声。小蘑菇出师后,与常连安合说相声,子逗父捧。民国二十四年起小蘑菇改由赵佩茹捧哏后,常连安便改为给二儿子二蘑菇常宝霖捧哏。父子们的相声在天津、北京演出和由电台播放,名声很大。民国二十七年,常连安在北京西单商场创办了启明茶社(其班社名为长春社),开始时白天是相声大会,晚上是杂耍,后日夜以相声大会形式演出。演员阵容强大,参加过启明茶社演出的曲艺名家有张寿臣、侯一尘、赵霭如、刘德智、于俊波、华子元、吉坪三、郭荣启、刘宝瑞、张杰尧、常宝堃、常宝霖、赵佩茹、孙玉奎、荷花女、白全福、王长友、王世臣、罗荣寿等。每到茶社纪念日,还特演大型化装相声《福寿全》。该社还排演过《法门寺》、《连环套》等滑稽剧目。
4、刘宝瑞
刘宝瑞(1915年-1968年10月6日),北京人,中国相声第六代演员,师从张寿臣。
刘宝瑞的相声作品借鉴吸收了独角戏、评话、**、戏剧等姐妹艺术的优点,大胆革新创造,形成了声、容、情、神兼备的独特艺术风格。尤以单口相声见长,被誉为"单口大王"。
刘宝瑞对新相声的创作、传统相声的挖掘整理、单口相声表演艺术的发展与提高均作出了重要贡献。
德云社相声大会什么时候开始售票
2023天津“癸卯大吉”德云社相声大会:
1、演出时间:
2月13日 周一?晚19:30
2月14日 周二?晚19:30
2月15日 周三 晚19:30
2月16日 周四?晚19:30
2、演出场馆:
天津大礼堂大剧场(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24号)
嘉宾阵容:
2023年2月13日(星期一)
1)李云天、史爱东
2)刘筱亭、张九泰
3)关九海、张霄白
4)孔云龙、章九徕
5)烧饼、曹鹤阳
6)张云雷、郭德纲
2023年2月14日(星期二 )
1)冯照洋、杨鹤通
2)高筱贝、侯筱楼
3)谢金、李鹤东
4)张九南、高九成
5)张鹤伦、郎鹤炎
6)高峰、栾云平、郭德纲
2023年2月15日(星期三)
1)李鹤彪、庄子建
2)高玉凯、王善勇
3)靳鹤岚、朱鹤松
4)尚九熙、郭霄汉
5)张九龄、王九龙
6)岳云鹏、郭德纲
2023年2月16日 (星期四)
1)尚筱菊、孙子钊
2)刘鹤春、关鹤柏
3)陶云圣、杨九郎
4)秦宵贤、何九华
5)孟鹤堂、周九良
6)郭麒麟、郭德纲
德云社是郭德纲张文顺,李菁三人创立的,为何到最后成了郭德纲一人的产业?
其实现在的德云社也不是郭德纲一个人的产业,除了郭德纲的家族还有就是她的妻子王惠的家族,是他们一起拥有的。其实德云社以前的名字不是叫德云社,最早的时候是根据创始人的功劳大小,然后来定的名字,而创始人第一个比较重要的人就是张文顺。其实简单的说当初的郭德纲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有能力的合伙人,但是那个时候的财务大权,还有所有的资源以及人脉都是张文顺。以前郭德纲刚到北京的时候,他是非常落魄的,并且经济能力也是很差的,所以他没有办法支撑这么大一个班社。
德云社这个名字的由来
那个时候郭德纲就自己努力,然后成为了相声社的台柱子,然后有了自己的粉丝,后来他们的整个产业链变得完整了,参与进来的人也就变多了。后来张文顺的年纪也大了,身体也不是很好,然后就退居到二线了。于谦儿就成为了郭德纲的搭档,那个时候观众对于前儿也是非常认可的,本来张文顺是一个大股东,后来就变成了联合的创始人。然后就有了德云社,而德云社里面的得字就是郭德纲的德。
关于李菁到底在德云社是什么身份
最开始李菁只是相声社的一个演员,然后因为那个时候有名气,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演员。那个时候的李菁其实和郭德纲的刚开始很相像的,他也没有什么经济的实力,所以也没有钱去出资,说只能靠着自己的技能。因为李菁是大学毕业的,后来他就在德云社里面兼职财务,还有人事的职位。直到后来郭德纲的妻子王惠进入到德云社之后,他才把这部分的权限给让了出来。等到在2006年的时候,德云社进行了工商方面的注册,然后股东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王惠和王俣钦。之后德云社就是完全稳定了。然后简单的来说,现在德云社是他们夫妻的产业,也是一个家族性的产业,因为里面的员工基本上都是自己家的人。
德云社现在是风生水起
当初德云社也面临过很重大的危机,一度让郭德纲觉得非常的痛心,但是他们挺过来了,现在的德云社可以说是风生水起,想要买一张德云社的票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说里面捧出了很多明星,比如说像岳云鹏,还有就是郭德纲的儿子,郭麒麟在这两年是非常火的。不得不说,德云社在相声界的名气是越来越大了。虽然是谈不上一家独大,但是也差不多,因为现在很少看到别的相声社的演员有出人头地成为娱乐圈里面的明星。而未来德云社将会怎么样,那么就看他们一步一步怎么走了。
郭德纲当年参加相声大赛输给了贾玲,是真的吗?
17年前,贾玲还同台一起参加了相声大赛了,不过,当时贾玲的表演比郭德纲要精彩许多,所以后来贾玲获得了第一名,而郭德纲却获得了第三名。
很难想象吧,一个是如今相声界的大咖,一位是喜剧界的知名人物,他们曾经还同台比赛。重要的是,郭德纲还输给了贾玲,可让许多人不敢想象了,原来贾玲不仅会演小品,相声表演也格外出色。
那是在2003年,当时国内举办了一个《全国相声小品的邀请赛》,业内很多相声现在演员都前往参加,这里就有郭德纲和贾玲等人。当时郭德纲还没有成名,不过已经创立德云社多年,在北京相声圈也算是混了许多年,也应该说混了个脸熟。
2003年,郭德纲可以说是生活非常穷困的时候,德云社想象演出收入无力,甚至还要自己倒贴钱财。所以,那时郭德纲还常常到郊外演出,为了生计还一度改行做主持人。
当然,很幸运的是,那是郭德纲已经认识了于谦,两人常常搭档一同说相声,还真挺默契的。03年的全国相声大赛,郭德纲当时还是和于谦一同报名参加的呢。
不过,那时比赛时,郭德纲的相声并不是最好的时候,很多人都说郭德纲相声说得最好的是在2004~2006年这几年的时间,或许是没有太多的经验吧,当时比赛名次只得了三等奖。
郭德纲和于谦表演的作品是《你好北京》,回想这段相声表演,虽然挺不错的,但相比于郭德纲的其他相声段子,显然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而同为比赛的有贾玲和王彤、李伟健等相声演员,当时贾玲和王彤搭档表演的相声《怎么了》获得了一等奖,贾玲当时也是为数不多的女相声演员,虽然不怎么被业内看好,但获得不少期待。
看到那时贾玲表演的相声还真幽默的,获得一等奖,还真不为过。再看看那时的贾玲还挺瘦的有没有,留着长发,穿着长裙,非常的青春靓丽。
话说,这届的相声大赛的评委还是姜昆、冯巩、魏积安等大咖呢,这样的阵容比赛,也可以说是一段珍贵的回忆啊。
也许,很多人会说,冯巩是贾玲的师父,又担任比赛的评委,是不是带有“水分”。但是细看他们的比赛的节目,郭德纲当时的作品也确实不敢说能稳得第一啊。
参加这个比赛时,贾玲才21岁,可以说是刚刚出道,对于一位年轻的小姑娘,对相声如此热爱,确实很不容易。当然,这也是凭借她的实力获得的名次,也许郭德纲现在回想,也是甘拜下风啊。
虽然,这次比赛中,郭德纲仅获得第三名,但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个珍贵的经历,这次比赛让他进步很多。更重要的是,也让他明白,自己的相声表演更加适合剧场演出。
确实,从那以后,郭德纲的事业蒸蒸日上,相声表演越来越受欢迎,德云社也快速发展,门下前来学相声者成群。郭德纲名气可是一下广传天下。
如今,郭德纲在相声界都可以堪称“大师”的人物了,对于当年的一次比赛,虽然输给了贾玲,但成功者更不应计较多年前的一次比赛,一次比赛更不能代表全部。
贾玲呢,后来也转型做起了小品演员,这些年出演的很多小品都深得观众的喜爱,也一度成为当代知名喜剧演员。或许,当年的一等奖也是一种激励吧。
更可幸的是,郭德纲和贾玲还是很好的朋友,两人在各自领域都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人士!当年的相声比赛算是一种激励吧,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相声大会杨议:该来的不来,不该来的都来了,怎么理解?
有人将其理解为贬低主流,暗喻郭德纲,首先来说答案:当然不是。
这一句话的由来和相声界的任何人都没有关系,却被某些人断章取义成该来的不来是指德云社的缺席,德云大会没有德云社在矛盾不知出在谁身上的时候,一些人为了流量,就把事情顶死在柱子上,而且言之凿凿,如同真实一般。
要不怎么说一些自媒体没素质呢,为了流量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不论是真假,不论是可信不可信。用个人的一腔热血去激化相声界的矛盾,相声演员里外不是人,造谣者坐收渔翁之利,倒成为了一种趋势。
在央视新春相声大会舞台上,杨议搭档青年相声演员刘钊、孙超表演了传统相声《传帮带》。其中说了这么一句话:“有的是该来的来了,有的是不该来的也来了,还有呢就是不该来的没来。”
这也就成为了谣言的来源,相声这一项艺术最怕的就是断章取义。她讲求的是铺平垫稳,前面的一句话会引出后面的一个包袱,前面的一个论点会带出后面的系列解释,前面挖的一个坑在后面会给填上。
如若用铺垫里的一句话作为自己论证的点,而选择性地忽视后面的解释,就是胡说八道。
前面挖坑,后面填。杨议马上就在相声中做出了自己的解释。所谓该来的不来,是指自己的父亲杨少华,因为年事已高,未能成行,不能和广大的观众见面;
而不该来的来了,是指刘钊和孙超二位。当然这是节目效果,也是作为一段小垫话引出后面的主题。节目的表演真不错,无论是演员还是包袱,还是节奏,杨议保持了自己快的一种特点,急匆匆(表演风格)的来了一段贯口词。
曾经的杨议多火爆啊,碍不住年龄增长,逐渐有些力不从心。
在这一段相声的表演之中,两位青年演员还提起了杨议在侯耀文相声研讨会上的一番讲话,由此话题入得正活。
在相声界,杨议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没有师承,不需要顾及这位那位的情感,什么话都敢说;早已不靠相声赚钱,也不必考虑遭到排挤,什么事都可以做。这也成为了他在一些场合上说话特别横的原因。
譬如在相声研讨会上,就提出了一些青年演员不坐科,会几段相声就上台的现象,抒发了许多人的情怀,真可以称得上是业界良心。
能登上央视的舞台,也是杨议赶上好时候了。正如前文中所说的相声界排挤打压,这在之前是很普遍的事情,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师承。
杨议的师承,直到现在都没有解决,并且有了不解决的趋向。如果放到之前,还想要登台表演?能让你撂地都是没看好门,更别想着和大家一同汇演了。
相声是一项很狭窄的艺术,和小商贩争夺地盘很相似。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好去评定,毕竟从业者多是穷苦人,多一个竞争者,可能就吃不起一顿饭,这种情况直到建国后才有所好转。
关于杨议说出这一番话是贬低主流的某些人,隐喻郭德纲该参加的说法,源于杨家与郭德纲的关系极好,这和杨少华老爷子相关。
在郭德纲饱受排挤的时候,杨少华站出来替郭德纲说了几句话,算是一个恩德,此后的郭德纲对杨少华、杨议也是礼遇有加,时常看望,德云社天津分社的开张也离不开杨家人的努力。
好归好,闹归闹,无论看不起谁,看得起谁,杨议也不会在台上当着亿万观众的面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这样,对观众无意,对相声无意,对自己也无意。
好了,今天关于“相声大会阵容搭配图”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相声大会阵容搭配图”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